|
6月份刚刚过去。近一个月以来都在忙毕业的事,论文、答辩、散伙饭、送别...这两天终于空闲下来,于是想把自己的考研经历和朋友们分享一下。
我考研的结果自己还算勉强能接受,接近400。感觉每门都比对完答案后的估分少了点,尤其是数学,本以为会140多的。不过怎么说也是自己努力的成果啦,也很满足了。
正式开始考研的日子,我记得十分清楚——去年的7月18日。那天,我们刚刚实习归来并开始自己的暑假,而当我送走最后一位室友后,就开始了自己的考研历程。人在做很多事的时候总喜欢先给自己做一些心理准备,但不知为什么,那天我什么都没有去想,背起书包、直接开始自己的复习了,并且一晃就是半年。直到今年的3月份,初试成绩出来之后,我才开始去回想这半年来的点点滴滴。考研对我来说并没有很劳累、很辛苦,半年多来我全心全意的去面对考研,去做好手头上的每一件事,所以想起那时的生活,那只能用平静、充实来形容。
可能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我的复习应该是挺晚的了。不过在我们西工大,由于考本校的众多,我的复习还是相对比较早的。考东南大学的念头老早就在我心里诞生了,本来高考的时候就决定参加东南的自主招生,可是却被老师以冲南大为由驳下来。可没想到的是,不仅南大没上得了,东南也差了几分。于是,虽然在西工大过的也很好,但是一直以来始终都想弥补心中的遗憾。就这样,我开始铁下心来准备考东南,学校保研的事情也不去关心了。
我谈自己的考研动机主要是想告诉大家,有时心里的这一些梦想有时会在关键时刻给大家强烈的信心。考研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阻碍:比如说我,在9月份保研工作开始时,我一度因为是保本校还是考东南而很难抉择,那几天的煎熬可想而知,问过很多老师还有同学,虽然劝我考外校的占多数,但是最后让我毅然放弃保本校的还是自己当初的梦想。
下面具体谈一下我每科的复习情况。最先开始复习的科目是数学。一直以来,最感兴趣的科目就是数学了,并且数学的分值又很大、很拉分,所以我几乎40%多的时间都用在了数学上。先是从教材开始,我用了同济六版的高数教材,并且把其中的每道稍有价值的例题、课后题都在本子上自己做一遍。不过做了两天后发现书上题目太多,而且很多是重复的,没有多大价值,之后就只做奇数的题了。(在这里建议大家还是要花一点点时间看一看课本,课本比较容易,先易后难大家会觉得上手很快)大概用了5天时间把上册教材弄完后便开始做李永乐复习全书的相应章节了。我不太喜欢看例题,而是习惯当做考试题一样自己做出来,做完后再大概看看书上的解法,如果和自己做的不一样再学习一下(所有的题目还是在本子上一一练习的)。复习全书要比教材高个档次,不过难度还是适中的,其实真题也就如此。大概看了十天就将全书的上册相应部分(多元微积分之前)做完,之后是用了同样的方法把教材和全书下册部分也学完。这样,高数的复习大概就花了一个月,虽然用了很多精力,连做题的本子都用了三大本,但是确实到了胸有成竹的程度,之后再看高数,做真题都感觉很轻松了。
高数大概占数学试卷的一半,而且相对于现代和概率论要难一些。所以看完高数后,线代和概率论花的时间要少很多。我很快的将线代课本(还是同济的教材)过了一遍,并且把其中重要的结论都摘抄了下来(线代很多结论都是要记的,考试时尤其是选择填空题会直接用到,如果不记得可能会绕很大的弯子,切记!)。然后是全书,全书的线代部分写的很好,很多结论包括解题方法都已经归纳了出来,而且题目出的很好,推荐大家好好看看。
概率论的话,仍然是从教材开始(在这里推荐浙大的概率论教材,我觉得全书的概率论部分相对写的不太全面,有些重要结论没有讲到,而这些结论都能在浙大的教材里面找到)。我觉得浙大教材里面的题可以少做,多去理解基本概念是很重要的,有时基本概念理解不好的话题目可能都会读不懂,比如说2010的真题的概率论大题。
另外,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如果有做错的题或者很有价值的题可以用红笔标出,做错题本可能会花很多精力,我认为直接在书上标出是很好的办法。等到再度复习的时候重点去做曾经做错的题,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做完复习全书后做了不少书,诸如李永乐400题,660题,超越135分之类的,觉得效果不是很好。我觉得真正必要的书就只有教材,复习全书,还有真题了。11月份之后真题就显得很重要了,其实每年的题目变化也不大,如果之前能够真正系统的复习过一两遍,做真题其实就是提高自信的过程,如果好好地练上两遍,再把之前标记的错题做一做,最后再记一记重要结论,相信考研数学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然后说下政治吧,其实政治是最简单的科目了,我个人觉得不必看的太早。当时暑假的时候政治是报班的,不过每天乘车去听课太累,而且后来也找到了视频教程,所以也没去几天。暑假的时候懒懒散散的看了一些,觉得太无聊,一看就犯困,所以也就没怎么坚持。直到11月份,那时数学除了真题基本弄完了,所以拿出一周的时间好好地弄了下政治,当时是每天背着笔记本去自习室,听任汝芬的课来学习序列一。政治的话,听老师讲确实比自己看效率要高很多,因为里面的内容确实很枯燥,但是老师上课会举一些生动的例子,会勾画重点,记得当时讲近代史的陆象山老师,总能讲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很有意思。大概也就是一周,听完课,任汝芬的序列一也就弄完了,弄完之后感觉框架还是很清晰的(形成框架是很重要的,答政治大题的时候需要回忆出是考的那一部分知识,再用课本的语言做解答,自己再作简单的解释)。然后用的是序列二,序列二的选择题比较好,做起来也很快,几秒钟一道也就勾完了,不会的题最好在课本中找出原话来,这样是很容易记住知识点的。对于做错的题还是建议做出标记,政治选择题就有50分,而主观题相对不容易得分。将选择题多练几遍,我觉得这是得政治高分相对轻松又有用的方法,而且做多了会发现题目的选项设置很有规律(尤其是多选题),根据这样的规律很容易得出答案。
专业课的话,我初试考的是电路。以前学电路的时候就很感兴趣,学的还行,所以电路复习要轻松不少。想说的是大家一定要重视论坛里面的资源,我第一遍学习邱关源教材的时候没有去好好看论坛里面的重点,结果多看了很多内容,而且有时还在不该纠缠的地方钻牛角尖。论坛里面对要考的章节,每章重点课后题,不同时期复习重点都有很详细的说明,大家在看书前最好先看一看这些帖子,这样会很有重点的,复习三遍以后参加了电路辅导,收获很大。我觉得数学和专业课都是以练为主的,多做多练,自然会有提高。推荐的教材还是邱关源第四版,除了三要素公式里面需要一点点的补充外,其余都很详实了。有条件的话可以去图书馆里面借一本教材的辅导书,里面有课后题的讲解,还有一些补充,我记得也是黑皮的,还是西安交大邱关源教研组出的。教材做上两遍之后就可以做真题了,做真题会很有针对性,做完之后会感觉每年考的重点不怎么变化,书上很多东西考不到,但是又得懂。真题做第一遍可能问题会比较多,希望大家有问题及时去解决,利用论坛的搜索功能,基本上以前的问题都有过解答,如果大家有新问题希望能够及时提出来,我会帮助大家一起去解决。好好把真题做上两三遍(要细致的去做,算出答案为止,有时电路题会比较难算,计算能力的提高平时要注重,数学也是),专业课必能得高分。
对于英语的话我觉得就是多重视真题吧,找出选择题的出题人的思路,有时文章看不大懂也能选出答案来;然后是作文,作文的提高是立竿见影的,希望大家11月份之后能够多练一练,积累一些。我英语这次考得不太好,所以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考研的日子回想起来很充实,很平静。那时的自己很简单,就是每天好好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去做过多的担忧。过来之后才发现这是很好的生活方式,每天去做好手头上的事,不管怎么样,去做吧。
另外,初试考自控其实也不是想象中那么难的,选自控的同学不必担心,而且初试选自控的话复试就会面对比较容易的电路了,我记得复试时考电路的就只有5个人的样子,而且考的分都挺高。11年的复试自控比初试自控要难,不过真正难的是个别的证明题,其余好多题和往年的很相像。
先给大家说这些,有些问题可能暂时没有想到,日后和大家慢慢交流。大家有问题欢迎随时提问,祝大家考研成功!
[ 本帖最后由 w2007302009 于 2011-11-8 21:5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