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考研论坛_东大学习网_东南大学考研之路论坛APP_东大考研之路论坛_校内东南大学考研论坛_东南大学考研论坛官网_东南大学考研网_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_东南大学考研bbs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最新四牌楼专业课辅导班 深入·严谨,全面突破专业课改革 本部辅导班介绍四牌楼报名外地报名

最新专业课复习资料发布! 全程专业课老师答疑,无忧复习 我校购买 ||外地邮购电子订单订单查询

校内论坛辅导同学报分2015级2014级2013级 2012级2011级2010级 2009级2008级2007级

≡部分假期我校本部专业课辅导班同学合影(十五年累计辅导超过1.2万位同学)≡

本部办公室地址地图(点击)本部办公室报名和外地邮购同时开始!(暑假和节假日不休息) 注意:本部辅导班报名以及购买资料联系电话:19951668709(余老师)

东大论坛手机客户端(iso,Android),答疑,指导尽在掌握!
查看: 21287|回复: 13

[自动化学院]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博士生导师介绍

[复制链接]

165

主题

640

回帖

73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6

版主勋章管理员勋章建站功臣元老勋章紫荆勋章

发表于 2006-5-24 21: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冯纯伯,男,1928年4月生。1950年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195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研究生毕业,1958年在前苏联列宁格勒工业大学电机系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1983-1991年任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现任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教授。1984年任博士生导师,1986年任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东南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的学术带头人,已培养出博士后4名,博士生25名,硕士生20名,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出版著作三本:
   1.冯纯伯、史维,《自适应控制》,电子工业出版社,1986年
   2.冯纯伯、田玉平、忻欣,《鲁棒控制系统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
   3.冯纯伯、费树珉,《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年


  1985年,任第二、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自动控制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国家教委科技委自动控制学科组组长,现任《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 》、《信息与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东南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的编委。

  1994年11月起,被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以来,在系统建模方法及自适应控制理论等自动控制领域,取得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完整的新体系。他独立提出了鲁棒性很强的建模及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并对时间序列分析理论作出了重要发展,上述成果获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及1992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Email:chunbo@seu.edu.cn

冯纯伯

冯纯伯

165

主题

640

回帖

73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6

版主勋章管理员勋章建站功臣元老勋章紫荆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5-24 21: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田玉平

田玉平,1964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第四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4年)。1986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1年莫斯科动力学院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系研究生毕业,获前苏联自动控制专业哲学博士学位(PhD);1996年获俄罗斯技术科学博士学位(ScD)。曾应邀到澳大利亚中昆士兰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立分校和香港城市大学进行访问研究。1995年获全国第二届关肇直奖,1999年获第七届霍英东教育基金,2000年获第三届全球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WCICA'2000)最佳理论论文奖。

社会兼职: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专家评审组(自动化)成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Associate Editor of “DYNAMICS OF CONTINUOUS, DISCRETE AND IMPULSIVE SYSTEMS,Series B: Applications & Algorithms” and “Journal of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控制与决策》、《控制理论与应用》、《动力学与控制学报》和《东南大学学报》的编委等职。

学术活动:
1.中国控制会议(CCC'03,CCC'04)程序委员会委员
2.IEEE CDC'03混沌控制分会共同主席
3.全球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WCICA'04,WCICA'06)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
4.1st IFAC Conference on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Chaotic Systems (Chaos'06, June 28-30, 2006,Reims, France)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
5.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ystems and Control in Aerospace and Astronautics (ISSCAA,Harbin,China), 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
6.第二届国际脉冲动力系统及应用会议(2005年10月28-30日,无锡)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

教学:
目前讲授课程
1.自动控制原理(I), 本科生课程。(《自动控制原理》教材勘误表)
2.鲁棒控制系统设计,研究生课程。

科研:
主要研究方向
1.复杂系统控制的理论、方法与工程应用
2.混沌控制及其在通信及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3.通信网络中的优化与控制
4.智能机器人与控制

博士后及研究生情况:

出站博士后:1名。

毕业研究生:博士生3名,硕士生5名。

在读研究生:博士生4名,硕士生6名。

计划招收: 博士后1名/年,博士生2名/年,硕士生2名/年。
(对上述研究方向感兴趣的自动化、数学、计算机、通信、机械等专业的优秀学生都可联系、报考)


联系方式:
Email:yptian@seu.edu.cn
Telephone:025-83794168

近年来主要论文、著作:

**部分期刊论文(selected journal papers)


[32] Tian Yu-Ping, Chen Guanrong (2006). Stability of the primal-dual algorithm for congestion contr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 Vol 79(6), 662-676, 2006.(SCI,EI))
[31] Tian Yu-Ping, Zhu Jiandong, Chen Guanrong (2005), A survey on delayed feedback control of chaos, Journal of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Vol.3(4), 311-319, 2005.
[30] Zhu Jiandong, Tian Yu-Ping (2005), Stabilizing periodic solutions of nonlinear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in chaos control, IEEE Tra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 II, Vol.52(12), 870-874, 2005.(SCI,EI)
[29] Tian Yu-Ping (2005). Stability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second-order congestion control for networks with heterogeneous delays, IEEE/ACM Trans. on Networking, Vol 13(5), 1082-1093, 2005.(SCI,EI)
[28] Zhu Jiandong, Tian Yu-Ping (2005).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stabilizability of discrete-time systems via delayed feedback control, Physics Letters A, Vol.343, 95–107, 2005. (SCI)
[27] Li Shihua, Lin Xiangze, Tian Yu-Ping (2005). Set stabilization of Chua's circuit via piece-wise linear feedback, 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 Vol.26, 571-579, 2005. (SCI)
[26] Tian Yu-Ping (2005). Delayed feedback control of chaos in a switched arrival system, Physics Letters A, Vol 339(6), 446-454, 2005.(SCI)
[25] Tian Yu-Ping (2005). A general stability criterion for congestion control with diverse communication delays, Automatica, Vol.41(7), 1255-1262, 2005. (SCI, EI)
[24] Yang Hong-Yong , Tian Yu-Ping (2005). Hopf bifurcation in REM algorithm with communication delay, 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 Vol.25, 1093–1105. (SCI,EI)
[23] Li Shihua, Tian Yu-Ping (2005). Set-stabilization of modified Chua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Vol.15, No.2, 597-604, 2005. (SCI)
[22] Tian Yu-Ping (2004). Stabilizing unstable periodic orbits for switched arrival system, Dynamics of Continuous, Discrete and Impulsive Systems-B, Vol.11a, 120-127, 2004. (SCI)
[21] Tian Yu-Ping, Zhu Jiandong (2004). Full Characterization on limitation of generalized delayed feedback control for discrete-time systems, Physica D,Vol 198/3-4, 248-257, 2004. (SCI)
[20] Tian Yu-Ping, Yang Hong-Yong (2004). Stability of the Internet congestion control with diverse delays, Automatica, Vol.40, 1533-1541, 2004. (SCI, EI)
[19] Tian Yu-Ping, Xinghuo Yu, Leon Chua (2004). Time-delayed impulsive control of hybrid chaotic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Vol.14, No3, 1091-1104, 2004. (SCI)
[18] Tian Yu-Ping, Yu Xinghuo (2003). Robust learning control for a class of nonlinear systems with periodic and aperiodic uncertainties, Automatica, Vol.39, No.11, 1957-1966. (SCI, EI)
[17] Zhu Jiandong,Tian Yu-Ping (2003). Nonlinear recursive delayed feedback control for chaotic discrete-time systems, Physics Letters A,Vol.310, 295-300. (SCI)
[16] Li Shihua, Tian Yu-Ping (2003). Global stabilization of a coupled dynamo system , Chaos, Solitons & Fractals, vol.16, 787-793. (SCI,EI).
[15] Li Shihua, Tian Yu-Ping (2003). Finite time synchronization of chaotic systems, Chaos, Solitons & Fractals, vol.15, 303-310. (SCI,EI).
[14] Li Shihua, Tian Yu-Ping (2003). Global stabilization of a lorenz system, Chinese Physics, Vol.12, No.6. 590-593. (SCI)
[13] Tian Yu-Ping (2002). An optimization approach to locating and stabilizing unstable periodic orbits of chaotic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Vol.12, No.5, 1163-1172.(SCI)
[12] Tian Yu-Ping, Li Shihua (2002). Exponential stabilization of nonholonomic dynamic systems by smooth time-varying control, Automatica, Vol.38, No.7, 1139-1146. (SCI,EI)
[11] Son Yanxin, Yu Xinghuo, Chen Guanrong, Xu Jian-Xin, Tian Yu-Ping (2002). Robust repetitive learning control of chaotic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Vol.12, No.5, 1057-1065. (SCI)
[10] Tian Yu-Ping, Chen Guanrong (2001). A separation principle for dynamical delayed output feedback control of chaos, Physics Letters A, Vol.284, No.1, 31-42, (SCI)
[9] Tian Yu-Ping, Xinghuo Yu (2000), Stabilizing unstable periodic orbits of chaotic systems via an optimal principle, 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 Vol.337, No.6, 771-779. (SCI,EI)
[8] Tian Yu-Ping, Xinghuo Yu (2000). Adaptive Control of chaotic dynamical systems using invariant manifold approach, IEEE Trans. Circuits & Systems, Part I, No.10, 1537-1542. (SCI,EI)
[7] Tian Yu-Ping, Xinghuo Yu (2000). Stabilizing unstable periodic orbits of chaotic systems with unknown paramet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Vol.10, No.3, 611-620. (SCI)
[6] Tian Yu-Ping (1999). Controlling chaos using invariant manifol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Vol.72, No.3, 258-266.(SCI,EI)
[5] Tian Yu-Ping, Feng Chun-Bo, Xin Xin (1994). Robust stability of polynomials with multilinearly dependent coefficient perturbations, IEEE Trans. on Automatic Control, Vol.39, No.3, 554-559. (SCI,EI)

**专著之一章(book chapters )
[4] Tian Yu-Ping, Xinghuo Yu,(2003). Chapter 3: Time-delayed Impulsive Stabilization of Unstable Periodic Orbits in Chaotic Hybrid Systems, chapter in “Bifurcations and Chaos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Lecture Notes in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Vol.292, edited by G.Chen, X.Yu, Springer-Verlag, pp.51-69. (SCI)
[3] Xinghuo Yu, Tian Yu-Ping, Guanrong Chen(1999). Chapter 12: Time-delayed feedback control of chaotic systems, chapter in “Controlling chaos in engineering systems”, edited by G. Chen, CRC press, pp.255-274.

**教材与专著(books)
[2] 田玉平主编,田玉平,蒋珉,李世华编著(2002)。自动控制原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414页。
[1] 冯纯伯,田玉平,忻欣(1996)。鲁棒控制系统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300页。



________________

简讯:

中国教育报:全国80个一级学科排名揭晓,我校11个学科跻身全国十强,控制科学与工程排名第5

田玉平

田玉平

165

主题

640

回帖

73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6

版主勋章管理员勋章建站功臣元老勋章紫荆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5-24 21: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奇

李奇,男,1963年8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九三学社江苏省省委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文教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金属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智能控制、综合自动化、计算机监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要成绩

  获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一次、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上海市公用事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同济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同济大学优秀教材三等奖一次、东南大学教学二等奖一次。负责或主要参加各类科研任务十几项,在国内外各类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已发表论文

[1] 从输入输出差分模型转换成其它模型的递推算法, 控制与决策, No.2, 1987
[2] 一个实用的系统辨识软件包, 南京工学院学报, Vol.17, No.6, 1987
[3] 系统辨识应用软件包及其工业应用实例, 中国机程学报, Vol.8, No.1, 1988
[4] RXB-C20型热电式燃气熄火保护装置的研究, 城市公用事业, Vol.3, No.1, 1989
[5] 大容量煤气管网平差计算的新方法, 城市公用事业, Vol.4, No.6, 1990
[6] 城市煤气输配系统调压站的优化设计, 东南大学学报, Vol.21, No.6, 1991
[7] 大容量煤气管网的撕裂法求解,信息与控制, Vol.21, No.3, 1992
[8] 弱关联串联大系统的最优化, 控制与决策, Vol.8, No.1, 1993
[9] 大规模煤气低压管网的优化设计,东南大学学报,Vol.23, No.1,1993
[10] 煤气管网平差的撕裂法及其实现,城市公用事业,Vol.7, No.4,1993
[11] 玻璃熔窑计算机控制的现状和展望,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Vol.26增刊,1994
[12] 非凸大系统优化的辅助变量法,同济大学学报,Vol.22, No2,1994
[13] 总体生产计划的模糊控制方法研究,管理工程学报,No.4,1995
[14] 配电房管理监控综合自动化系统,东南大学学报,Vol.26, No.5A,1996
[15] 纸浆蒸煮过程微机控制,东南大学学报,Vol.26, No.5A,1996,全国 [16] Optimization of Looped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y,1996 国际会议
[17] 基于模糊预测的间歇PID控制器,信息与控制,No.5,1997
[18] 管道网络系统的弱关联性及其应用,东南大学学报,Vol.27, No.4,1997
[19] 一种改进的微机控制系统主从式通讯网设计,电气自动化,Vol.19,No.5,1997
[20] 制浆生产过程的微机控制,纸和造纸,No.3,1997,全国
[21] 一种基于多步预测的神经网络智能PID控制算法,东南大学学报,Vol.27,5B,1997
[22] 一类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的分析与改进,控制与决策,Vol.13, No.4, 1998
[23] 分布式微机监控系统在变电所中的应用,自动化仪表,Vol.19, No.3,1998
[24] 基于CT001-V1的FMS物料小车的位置控制系统,电气传动,Vol.28, No.6,1998
[25] PLC在FMS物料小车行走定位中的应用, 电子技术应用, Vol.24, No.10,1998
[26] 用C语言实现FMS物料系统中PLC与上位机PC的通信, 计算机应用研究, Vol.15, No.6, 1998
[27] 超线性单滞量微分方程的研究, 东南大学学报, Vol.28, No.6, 1998
[28] 燃气工程测试技术,同济大学出版社,91年获同济大学优秀教材三等奖。
[29] 基于粗集理论知识表达系统的一种归纳学习方法,控制与决策, Vol.14,No.3, 1999
[30] 模糊聚类分析的传递方法,东南大学学报,vol 29,No 4,1999
[31] 混合0-线性规划问题的一个代数约束定界方法,系统科学与数学,Vol.19,No.3,1999
[32] 一种基于动态神经网络的wiener模型辨识,控制理论与应用,vol.17,No .1, 2000
[33] 机器学习的一种粗糙集合方法,信息与控制,Vol.29,No.7,2000
[34] 陈夕松、李奇、王彩红,铁矿石破碎机电流模糊控制的设计与应用,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No.3,2001
[35] 陈夕松、李奇,PLC在梅山铁矿细碎及筛分系统中的应用,电气自动化,Vol.23,No.1,2001
[36] 现代工业生产用自动车设计与控制,电气自动化,Vol.22, No.5,2000
[37] 陈夕松、李奇,梅山铁矿集散控制系统(DCS)设计, 电气传动, Vol.31, No.4, 2001
[38] 李世华、李奇,Identification of Hammer Stain Model Using Hybrid Neural Network,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Vol.17,No.1,2001
[39] 李奇、孙琳,FMS-500物料贮运系统的研制, 电气自动化, Vol.23, No.3, 2001
[40] 秦春华、李奇、方仕雄,ODBC标准在SCADA系统中的应用,No.8,2001
[41] 刘爱华、李奇、 钱艳平, 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行车调度控制系统研究,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2(9) [42] 刘爱华、李奇、钱艳平,无线通信技术在炼钢车间行车调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冶金自动化,Vol.26,No.05, 2002
[43] 秦春华、李奇、方仕雄,工控网络拓扑结构及其协议分析,计算机应用研究,Vol.19,No.4,2002
[44] 方仕雄、李奇、秦春华,基于WEB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现,工业控制计算机,2002(3)
[45] 方仕雄、李奇、秦春华,磨矿分级给矿模糊控制的设计和应用,微计算机信息,2002(5)
[46] 钱艳平,李奇,刘爱华,基于模糊与PID混合算法的制浆蒸煮过程控制,信息与控制,2003(4)
[47] 钱王平、李奇、刘爱华,无线通信技术在炼钢配方优化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电气自动化2003(3)
[48] 刘爱华、李奇、刘怀、钱艳平,面向对象技术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3)

已完成科研项目

[1] FMS-500物料贮运系统,省“八五”攻关项目,99年1月由省科委主持鉴定,评定为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
[2] FMS-500柔性制造系统,省“八五”攻关项目,98年9月由省科委主持鉴定,评定为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
[3] FMS多目标交互式优化调度, “863”CIMS课题,通过评审
[4] 扬子石化信息系统“九五”规划,通过验收
[5] 梅山铁矿选厂综合自动化系统(第1、2期)
[6] 汽车自动驾驶入库系统
[7] 华茂管理信息系统
[8]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过验收
[9] 造纸厂纸浆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过验收
[10] 低定量A级箱板纸定量水份控制,通过验收
[11] 燃气输配系统调压站的布局优化设计,上海市公用事业局主持鉴定,评定为国内首创
[12] 华能南京电厂高压开关室温湿度监控系统,通过验收
[13] 煤气用具安全装置的研究,通过上海市经委组织的鉴定
[14] 大型火电机组动态特性的研究,通过电力部主持的鉴定,评定为国内领先,部分内容国际先进
[15] 锅炉负荷及燃烧优化控制, 通过验收
[16] 通大纸业1760造纸机自动化改造,通过验收
[17] 纸浆蒸煮自动化系统,通过验收
[18] 纸浆配浆自动化系统,通过验收
[19] 废钢上料无线监控系统, 通过验收
[20] 纸浆配浆自动化系统,通过验收

正在从事的科研项目

[1] 弱关联网络系统的优化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2000.7-
[2] 梅山铁矿选厂综合自动化系统(第3期), 原冶金部95攻关项目延续, 2001.4-
[3] 国际空间站AMS(阿尔法磁谱仪),与丁肇中合作,2002.5-
[4] 高精度伺服稳定平台的研制,2002.7-
[5] 江苏省信息化示范工程(金莲纸业),2003.1-

李奇

李奇

165

主题

640

回帖

73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6

版主勋章管理员勋章建站功臣元老勋章紫荆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5-24 21: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杏鹏

周杏鹏教授、男,博士生导师。1982年1月南京工学院(现为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研究生毕业(同年4月获工学硕士学位),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1991年晋升副教授、1992年批准为硕导、1997年晋升教授、1999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2年至2002年长期担任检测技术与系统教研室主任,2002年起担任东南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带头人、博士点负责任人。现为东南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办(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位授权通信评审、人事部博士后基金评审、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评审、教育部推荐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智能化仪器仪表专业委员会主任。
近年来,主持完成了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5项(均被评价为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和多项工业在线自动测控与管理信息系统及智能化仪器研制方面的科研课题;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奖5项(均为第1获奖人)。主编出版“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发表核心科技论文三十余篇。
    目前主持、承担江苏省科技攻关、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等政府拨款资助项目4项,高技术企业委托研发项目6项,中标并主编全国性规划教材3部。


所属学科(专业)
(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主要研究方向

1、工业在线检测与优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2、高性价比智能化仪器与综合自动化装置设计;
3、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集成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
4、水处理节能与自动化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
5、环境监测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1、招生专业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2、招生方向
(1) 硕士研究生

1、工业在线检测技术研究与智能测控系统设计;

2、智能化仪器与综合自动化装置研究与设计;

3、高性价比嵌入式应用系统设计;

4、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集成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


(2) 博士研究生:

1、工业在线检测与优化控制研究;

2、系统辨识与专家系统研究与设计;

3、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3、招生计划:
每年工学硕士研究生3~4名,工学博士研究生1~2名;

4、历年毕业工学硕士研究生情况?

姓名
读研时间
论文题目
毕业前签约单位

王晓阳
1993.9-1996.3
带通讯功能的高性能智能化多路数据采集器研制
(上海)Philips公司技术研发中心

亓兰武
1994.9-1997.3
发动机出厂试验计算机综合测管系统研制
(深圳)华为通讯设备公司中试部

秦文虎
1994.9-1997.3
程序控温的PID参数自整定方法研究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系任教

王志耀
1995.9-1998.3
缸体、缸盖气密性试验机国产化改造与性能提升
(南京)中兴通讯网管部

马   骏
1996.9-1999.6
带通讯功能的强抗干扰智能化转速表研制
国家电力公司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现为南瑞)

许兴华
1997.9-2000.3
带通讯功能的智能(尾气)排放测量仪研制
(南京)安全部813研究所

董钢辉
1998.9-2001.3
汽油发动机出厂试验测管网络-智能化点火提前角测试仪与系统软件设计
(上海)中兴通讯股份公司第一研究所

王晓俊
1999.9-2002.3
智能化多功能信号发生器研制
南京长盛仪器有限公司研发部

许子建
1999.9-2002.3
UNIX操作系统下测控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国家电力公司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南瑞)农网所

葛化敏
1999.9-2002.3
带通讯功能的强抗干扰智能化机油压力测试设计与实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系任教

严宁宁
2000.9-2003.3
智能化原油含水率测试仪设计与实现
爱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美独资企业)研发部

陆    熊
2000.9-2003.3
生化池溶氧度自动测控系统研制
东南大学读博

李少卿
2001.9-2003.3(提前一年毕业)
新型数控机床控制系统设计
国家电力公司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南瑞继保研发二部

    2004年没有硕士毕业生
   
黄本鹏
2002.9-2005.3
普及型汽车行驶记录仪研制
华为通讯3COM—北京研究所

殷    进
2002.9-2005.3
汽车黑匣子GPS定位及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华为通讯3COM—杭州研究所

刘峰雷
2002.9-2005.3
ARM9在新一代 元件参数分析仪中的应用
波导通讯—研究院

陈大新
2002.9-2005.3
基于MCU和FPGA结构的超声波明渠流量计的研制
中兴通讯(深圳)研究院

张 扬
2003.9-2006.3
燃气发电机组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上海张江科技园)旭上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研发部

陈鸣慰
2003.9-2006.3
基于ARM的通用型实时测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南京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控制工程中心任教

周 建
2003.9-2006.3
远程监控终端综合测试与检验装置的研制
(上海张江科技园)上海博达数据通信有限公司研发部


5、工学博士毕业生己晋升教授职称者约占毕业总人数50%.(毕业情况表略)

近3年承担主编全国性教材

1、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检测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2、2005年10月中标主编《全国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3、2005年10月中标主编《全国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检测技术实验教程》;

4、2006年2月中标主编《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列教材》──《自动检测技术与系统设计 》


近几年公开发表的文章

1、周建 周杏鹏.嵌入式系统基于GPRS的Internet无线接入设计,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5第12期

2、Hongsheng Li,Xingpeng Zhou and Yangquan Chen.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for cross-coupled contour motion system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ICMA 2005.p1468-1472.(EI收录:05469480316)

3、王晓俊 周杏鹏 王毅.新型全数字化阻抗分析仪设计与实现,电子测量与仪器学,2005第2期

4、王晓俊 周杏鹏 王毅.一种新的基于互相关算法的数字化阻抗测量系统,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05增刊

5、周建 周杏鹏 一种借助RAM存储器完成PDIUSBD12总线枚举调试的方法,现代电子技术,2005第22期

6、陈鸣慰 周杏鹏 刘秀宁.基于ATmega16的pH参数在线测控仪设计,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增刊II

(EI收录:06119760558)

7、张扬 周杏鹏 周强 黄本鹏 沈赵勇.新型高性价比汽车行驶记录仪的研究与实现, 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05第5期

8、况迎辉 周杏鹏 祝学云,检测技术课程网络课件的研制,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第4期

9、陈大新 胡学同 周杏鹏 利用FPGA改进超声波测距模块设计,传感器技术.2005第2期

10、周杏鹏 检测技术课程教材建设与改革实践,电气电子教学学报,第3期

11、黄本鹏 周杏鹏 基于Web的发动机质量测试与管理系统的设计,扬州大学学报.2004第7期

12、张峰 余玲玲 周杏鹏 . 基于 80C196单片机的超声波淤泥界面测定仪,仪表用户,2004年第1期.

13、胡学同 周杏鹏 李雷 基于案例推理的土石坝病险智能诊断系统,计算机工程.2003第7期

14、陆熊 周杏鹏 1-Wire总线协议的数字IC温度传感器,仪表用户.2003第2期

15、陆熊 周杏鹏 基于ISA总线的RS232/RS485(RS422)通讯转换卡,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3第2期

16、李少卿 周杏鹏 通用计算机键盘在智能化仪器中的软硬件接口技术及应用,仪表用户.2003第1期

17、胡学同 周杏鹏 纤维缠绕机台车速度跟踪控制方法研究,电气传动.2003第1期

18、胡学同 周杏鹏. 基于模糊理论的纤维缠绕机双轴协调控制,测控技术.2002第3期

19、胡学同 方益民 周杏鹏.纤维缠绕机微机控制系统设计技术研究,电气自动化.2002第2期

20、葛化敏 周杏鹏 等.智能化压力表,东南大学学报.2001第6期增刊.

21、Wen Xioulan Zhou Xingpeng.An Uncertainty Assessment Approach for Measuring Flatness Error

in Close Way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No.2 ,2001.

22、王晓俊 周杏鹏 等.SOFIM发动机出厂质量综合测试与管理网络的设计,东南大学学报.2001第6期增刊.

23、秦文虎 周杏鹏.程序温控仪PID自整定算法,自动化仪表. 2000第1期

科研近况

A. 近年来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

1、缸体、缸盖气密性试验机国产化改造与性能提升研究及实现,跃进汽车集团公司重点技改项目;1999.12通过验收,

投入运行,评价为全面达到技术合同规定的性能指标.

2、(汽油)发动机测试车间抗干扰仪表与测管网络,江苏省1998年度重点产学研项目; 2001年4月11日通过鉴定,

评价为“国内领先水平”及“智能化点火提前角/转速测试仪抗干扰和可靠性等指标优于同类进口仪表”.;

3、SOFIM发动机综合质量测管网络,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 技改项目; 2001年4月28日通过 验收,国内领先水平

(连续正常运行至今);

4、南京迈顺数控有限公司委托项目“高性价比的铣床数控系统研制”项目,2003年6月通过验收,目前样机现已产业化、

年销售超过900多套;

5、南京跃进发动机有限公司委托项目“发动机试车综合测管信息网络及智能化仪表研制”, 2004年7月22日通过厂方验收;

6、主持完成与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合作项目“土石坝病险诊断专家系统研究”,2004年9月通过验收,评价为“国内首创”;

7、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智能化自标定液位测量仪研制”,该项目2004年10月6号通过江苏省科技厅验收,与会专家一致

认为该项目处于“国内领先技术水平”;

8、国家技术创新项目“SOFIM发动机出厂质量在线综合测控与管理信息系统”,2004.12.27通过由江苏省科技厅组织,

薛鸣球院士主持的鉴定,评价为“国内领先技术水平”,该项目2005年12月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9、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分公司“SOFM发动机烟度常规和自由加速测试信息化技改”项目,2005年1月通过验收,

移交厂方投入正常运行.;

10、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智能化污泥界面测试系统研制”,该项目2005年12月27号通过江苏省科技厅验收,与会专家

一致认为该项目处于“国内领先技术水平”。

B.目前承担的在研项目

1、智能化原油含水率测试仪研制(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

2、基于FPGA技术的高性价比超声波液位/物位计(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
3、污水处理节能关键技术与生化池成套自动化系统研发(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

4、新一代高性能汽车黑匣子研发(苏州市科技攻关招标项目);

5、燃气发电机组自动测控与故障诊断信息系统研制;

6、采用无线通信(GPRS)环境监测“黑匣子”设计;

7、智能化环境监测‘黑匣子’综合测试与标定系统研制。

8、全数字化高精度元件参数综合分析仪;

9、南京北河口水厂新厂加氯自动控制系统;

10、南京城北自来水厂加矾系统的优化改造。

C.专利申请

申报发明专利:
1、智能元件参数测量用数字化相敏检波器 受理号:200510041229.0
2、智能元件参数测量用变采样率等效周期采样装置 受理号:200510041230.3
3、成品油含水率在线实时测量方法与装置,受理号:200610038323.5

已获授权专利:
1.新型自标定式电容式液位计,专利号:ZL 03222606.3

目前承担教学工作情况

1、主讲 检测技术 (东南大学精品课程、江苏省优秀课程);
2、主讲 智能化测控系统(东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课程);
3、主讲 智能测控统可靠性技术(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

联系方式:

电话:(025)83689382(O1),(025)83689577(O2),(025)83793455(H)
通讯地址:南京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
邮编:210096
E-mail:zhou.xp@jlonline.com

周杏鹏

周杏鹏

165

主题

640

回帖

73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6

版主勋章管理员勋章建站功臣元老勋章紫荆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5-24 21: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京南

刘京南,男,1955年2月出生。197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计算机专业并留校任教。1983年、1993年两度赴日本进修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晋升为教授。现为东南大学校长助理,人事处长,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博士生导师,中国自动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理事,南京市电子学会副理事长、自动控制专委会主任,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主要从事精密检测、自动定位系统及自动化仪器仪表方面的研究。在超精密定位测控系统方面曾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被权威机构评价为“不仅在学术上而且在工业上有较大贡献”。近年来结合科研课题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卞编及参编专著2部,完成科研项日多项。目前从事三维检测及物像重建系统、全自动精密定位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

  在教学工作方面,长期从事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曾荣获宝钢教育奖并多次获校优秀教学奖、优秀教学成果奖及忧秀教帅称号。

刘京南

刘京南

165

主题

640

回帖

73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6

版主勋章管理员勋章建站功臣元老勋章紫荆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5-24 21: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文忠

宋文忠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人,1936年生。1960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动力工程系,留校任教,开设“过程控制”、“自动化仪表”、“现代控制理论”、“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等课程,编教材三本。

  长期从事新的控制理论在工业中的应用和应用性基础理论的研究。60年代,参加“上海南市发电厂计算机综合自动化试点工程”(获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负责发电机组建模。80年代初,用现代统计辨识方法,建立了当时国内容量最大的350MW的火力发电机组的多变量系统数学模型,获水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系统辨识理论方面提出了多变量线性系统结构和参数辨识的递推算法,多时延线性系统的辨识方法等,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80年代后期,参加了“863”计划CIMS专题研究工作,协作提出了DEDS的全状态摄动分析法,并参加了“北京第一机床厂CIMS应用工程”(获美国SME“工业领先奖”),负责FMS车间管理自动化系统设计。同时负责研制相关火焰检测系统,获电力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90年代后期,指导博士生用“小波分析”、“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粗集”和“混沌”等理论方法对时变、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系统的分析和控制进行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现在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是:复杂系统的智能PID控制、组合优化及综合自动化等

宋文忠

宋文忠

165

主题

640

回帖

73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6

版主勋章管理员勋章建站功臣元老勋章紫荆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5-24 21: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郭雷

郭雷:1966年生。山东威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英国Manchester大学系统与控制中心访问教授。1994年获得曲阜师范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硕士学位,1991至1994年任教于青岛大学。1997年于东南大学获得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专业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9年为东南大学无线电系博士后。1999年至2000年在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和法国南特通信与控制研究所合作研究。2000年起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机械工程系和拉夫堡大学航空与汽车工程系任助理研究员,2002年任曼彻斯特大学造纸系和系统控制中心研究员,并招收博士研究生。2003年12月回国。

研究领域:复杂系统分析与控制;鲁棒控制;随机控制;过程控制;故障检测与诊断。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现为Automatica, IEEE Transactions等十几个国际杂志审稿人,曾任多个国际和国内会议的分会主席或程序委员会成员,1999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获得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中外合作项目二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一项。

联系方式:
Tel: 025-83792720(O),025-83794711 (H)
Fax: 025-7712719
Email: l.guo@seu.edu.cn

博士后及研究生情况:
在站博士后:1名。
在读研究生:博士生3名,硕士生4名。
计划每年招收博士生和硕士生各2-3名。

主要研究方向
1.面向复杂动态过程的随机控制和优化:随机分布控制理论
利用动态输入输出模型、神经网络和模糊模型和泛函微分方程建立合适的模型;根据这些模型以及控制性能指标,运用最优控制,鲁棒控制和非线性控制方法提出能够保证稳定性和动态性能、具有简单控制器结构(比如PID)和快速收敛的算法的控制规律。并且在造纸、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应用。
2. 复杂动态系统的干扰抑制与抵消理论
结合鲁棒控制理论,把若干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和振动过程中的噪声信号和干扰信号统一处理, 发展现有的干扰抑制理论和时/频域中的消噪技术, 把干扰抵消理论和干扰抑制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机器人、电力系统等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应用多目标优化理论进行对于干扰的抵消和抑制。
3. 复杂动态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理论
针对现有的(随机)滤波理论的缺陷,研究不同类型的对象和滤波器模型,建立以熵优化准则为指标的滤波器设计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关于基于滤波理论的(随机)故障信号的检测和诊断方法,运用鲁棒性能指标优化阈值以及诊断误差的计算,并用于网络监控等系统设计。

主要论文(20 selected from more than 80 papers, as the first author)

国际期刊
[1] L. Guo and H. Wang.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for General Stochastic Systems Using B-Spline Expansions and Nonlinear Observers, IEEE Trans on Circuit and System-I, regular paper,pp1644-1652,2005。(SCI,EI)
[2] L. Guo and H. Wang. Generalized Discrete-Time PI Control of Output PDFs Using Square Root B-Spline Expansion, Automatica, Vol. 41, pp.159 - 162, 2005. (SCI,EI)
[3] L. Guo and H. Wang. PID Controller Design for Output PDFs of Stochastic Systems using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B, Vol.35, pp. 65-71, 2005 (regular paper). (SCI,EI)
[4] L. Guo and H. Wang. Applying Constrained Nonlinear Generalized PI Strategy to PDF Tracking Control through Square Root B-Spline Mod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Vol. 77, No. 17, pp. 1481-1492, 2004. (SCI,EI)
[5] L. Guo and W.-H. Chen, Disturbance Attenuation and Rejection for Systems with Nonlinearity via DOBC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 Nonlinear Control, Vol.15, pp. 109-125, 2004. (SCI,EI)
[6] L. Guo and M. Malabre. Robust H-infinity control for descriptor systems with non-linear uncertain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76:1254–1262, 2003. (SCI,EI).
[7] L. Guo and W.-H. Chen, Output Feedback H-infinity Control for a Class of Uncertain Nonlinear Discrete-time Delay System,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v 25, 2: 117-130, 2003. (SCI,EI)
[8] L. Guo. Guaranteed cost control of uncertain discrete-time delay systems using dynamic output feedback,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v 24, 5: 417-430, 2002. (SCI,EI)
[9] L. Guo and J. Lam. Robust H-infinity performance problem for linear systems with nonlinear uncertainties in all system matri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33:885–900, 2002. (SCI,EI)
[10] L. Guo. H-infinity output feedback control for delay systems with nonlinear and parametric uncertainties, IEE Proceedings: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v 149, 3: 226-236, 2002. (SCI,EI)

中文期刊
[G1] 郭雷, 冯纯伯,一类不确定系统的鲁棒H-infinity控制器设计,中国科学 E辑, Vol.28, No.1, 1998.
[G2] 郭雷,忻欣,冯纯伯,基于LMI的一种统一的降阶控制器设计准则,中国科学 E辑, Vol.27, No.4, 1997.
[G3] 郭雷, 冯纯伯, 鲁棒H-infinity性能问题的分析与降阶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科学通报, Vol.42, No.5, 1997。
[G4] 郭雷, 冯纯伯, Lurie多非线性系统的镇定与L2增益控制的MI方法,自动化学报,Vol.24, No.5, 1998。
[G5] 郭雷,忻欣,冯纯伯,基于LMI的一类混合H2/H-infinity控制问题的降阶控制器设计:连续情形,自动化学报,Vol.24, No.3, 1998。
[G6] 郭雷,忻欣,冯纯伯,基于LMI的一类混合H2/H-infinity控制问题的降阶控制器设计:离散情形,自动化学报,Vol.24, No.3, 1998。
[G7] 郭雷,忻欣,冯纯伯,线性对象的正实控制问题,自动化学报,Vol.23, No.6, 1997。
[G8] 郭雷,赵克友,参数型不确定系统的鲁棒严正实镇定,自动化学报,Vol.21, No.3, 1995。
[G9] 郭雷,忻欣,冯纯伯,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奇异H-infinity控制问题的降阶控制器设计,控制理论与应用, Vol.13, No.6, 1996。
[G10] 郭雷,赵克友,具有补偿器的菱形对象族的鲁棒稳定性,控制理论与应用, Vol.10, No.6, 1993。

郭雷

郭雷

165

主题

640

回帖

73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6

版主勋章管理员勋章建站功臣元老勋章紫荆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5-24 21: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维南

陈维南,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生于1936年6月,江苏苏州人,60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动力系发配电专业,留校任职至今。工作期间,先后开设过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智能控制等本科及研究生课程。编写过相应教材,培养了硕士,博士近三十人。

  科研工作上先后组织和参与了南京炼油厂,江浦化肥厂,南京化纤厂,无锡钢厂等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还完成了常州羊毛衫厂全自动提花织机的研制,扬州铜版纸厂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等,还承担了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攻关项目多项,先后获部、省、市科技成果奖多项。

  在学科建设方面主要从事计算机控制,人工智能及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研究,参与编写《生产函数理论及工作参数方法》,《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及省政府组织的《高新技术丛书》,《江苏省机电一体化手册》等专著。

  行政管理上先后担任系主任,副系主任,科研处处长,系主任兼所长等职。社会工作中曾任“南京市电子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秘书长,理事长等职,是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智能建筑及楼宇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斯维特集团博士后流动站高级顾问,南京化工大学、无锡轻大、淮阴工学院的兼职教授。

陈维南

陈维南

165

主题

640

回帖

73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6

版主勋章管理员勋章建站功臣元老勋章紫荆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5-24 21: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严洪森

严洪森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IIE)高级会员。1957年7月生,浙江省江山市人。1982年1月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自动控制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3月和1992年6月分别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和控制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2年2月至1986年8月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723研究所任助理工程师,1992年7月至1994年6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7月到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工作至今。

  主要研究方向为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及FMS(柔性制造系统)建模、生产计划、调度、控制、仿真,并行工程、敏捷制造和知识化制造等。近年来,先后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CIMS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

通讯地址

Tel: 025-83792418(O), 025-83792857(H)
Fax: 025-7712719
Email: hsyan@seu.edu.cn

主要研究方向

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沿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向,着重进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资源计划(MRPII)、管理信息系统(MIS)、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C)和制造业信息化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工作。

2.控制与管理综合自动化

  本方向的特色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即在综合自动化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鉴于国内当前实际需要和国际最新研究前沿,正在深入开展敏捷制造、并行工程定量过程建模、车间生产计划与调度优化、柔性制造系统建模与调度、制造系统控制、企业产品市场需求预测、产品开发时间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有望在先进制造过程建模、计划、调度与优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3.复杂知识处理理论与知识化制造

  知识化制造系统(Knowledge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和知识网(Knowledge Web)是我们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新概念。目前,正在研究基于知识网的复杂知识处理方法和知识化制造的若干关键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知识化制造的理论体系,并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已完成和正在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 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863/CIMS主题应用基础研究项目(863-511-708-008),敏捷制造环境中客车装配车间计划与调度的集成优化系统,1997年9月-1999年8月,14万, 负责,已完成。

   本项目已于1999年9月通过国家863/CIMS主题制造自动化专题专家评审组的验收,评审结论为"该项目研究已超额完成了国家863项目合同规定的任务,项目成果有创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得分91.8,等级为A,在1999年全国该专题验收的所有9个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中排名第二,也是其中仅有的项目得分在90分以上的两个项目之一。2000年3月20日通过由江苏省科委组织并委托江苏省教委主持的鉴定,鉴定结论为:"该成果在车间生产计划与调度的集成优化方面有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项目研发的汽车装配车间生产计划与调度的集成优化系统已于1999年3月在南京跃进轻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装厂投入实际运行,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包括降低在制品库存30%,缩短生产周期45%,年节约生产成本376万元,提高了车间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员工生产积极性。

(2)国家863/CIMS主题应用基础研究项目(863-511-943-005),敏捷制造模式下的汽车装配件制造执行系统,1999年3月-2000年10月,21万,负责,已完成。

  本项目已于2000年10月通过国家863/CIMS主题制造自动化专题专家评审组的验收。验收结论为"该项目已很好地完成了国家863项目合同规定的任务。理论成果有创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得分90.29,在2000年全国该专题同批验收的所有18个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中排名第二。2000年12月通过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系统关键技术先进、有效;体系结构和数据库设计合理;实现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系统安全、实用;还具备了进一步应用于CIMS环境和敏捷制造环境的可扩展性。项目成果有创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本项目研发的汽车装配件制造执行系统已于2000年9月在南京跃进轻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车身厂投入实际运行, 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它通过计划自动编排使生产计划编制时间从原来的3人编2天缩短为40分钟,通过合理安排生产和优化资源(设备、工装、物料等)配置提高设备利用率10%,压缩在制品10%,通过技术工艺文档的无纸化管理来确保文档的唯一性,通过成本管理来制定合理的成本指标以控制各个环节的成本,最终达到年节约生产成本 81万元,提高了车间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员工生产积极性。

  上述两个国家863/CIMS主题应用基础研究项目(863-511-708-008 和863-511-943-005 )的主要论文已被编入2001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863十五年成果展参展论文集并被编入由国家863/CIMS主题专家组组织编写、科学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的专著《CIMS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其综合成果"汽车制造车间生产计划与调度优化系统"已申报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95047506),灵活(Agile)并行工程的建模及仿真的研究, 1995年9月-1998年8月,4万,负责,已完成。

该项目已于1998年9月通过由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所组织的专家组的验收,验收结论为国际先进水平,结题项目评议等级为优秀。

(4)国家863/CIMS主题重点应用工程项目,车间、单元、工作站和DNC接口系统研究与开发, 1992年7月-1995年10月,40万,第5完成人,承担车间控制器的开发,已完成。

该项目已于1996年1月通过江苏省科委主持的鉴定,鉴定结论为国际先进水平,获1996年度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和1996年度江苏国防科技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5)江苏省电子振兴办公室项目,江苏利港电力有限公司管理信息系统, 1996年7月-1998年3月,第14完成人,120万,负责集控分系统,已完成。

该项目已于1998年12月通过江苏省科委主持的鉴定,鉴定结论为国内领先水平,获1999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江苏利港电力有限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已于1997年7月开始投入实际运行,年创经济效益2558.78万元,其中集控分系统年创经济效益606.65万元。

(6)国家863/CIMS应用示范工程项目,江苏沙钢集团CIMS,70万,1995年3月-996年1月期间参加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服务队中排名第3,负责总体设计,已完成。

2.正在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9884001),CIMS并行工程的组织、过程建模及仿真的定量研究, 1999年1月-2001年12月,12万,负责,正在进行中。
(2)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产品开发任务所需时间智能预测系统研究,2000年6月-2002年5月, 6万,负责,正在进行中。

主要获奖和荣誉称号

一、 科研获奖

1. 车间、单元、工作站和DNC接口系统研究与开发,获1996年度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第5名)和1996年度江苏国防科技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第5名)。

2. 江苏利港电力有限公司管理信息系统,获1998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4名)。
二、 荣誉称号

1. 1997年获东南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2. 2001年3月被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主 要 论 著

一.国际核心期刊论文

[1] Yan HS,Wang NS,Cui XY,Zhang JG. Modeling, Scheduling and Control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by Extended High-Level Evaluation Petri Nets. IIE Transactions (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会刊),1997,29(2),147-158 (SCI收录;SCI他人引用 2 次;被EI和INSPEC的SA收录并全部做成文摘).
[2] Yan HS. An Interaction/Prediction Approach to Hierarchical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with Delay Interaction Equation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国际自控联刊物),1997,10(4),309-320 (SCI收录;被EI,SA和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并全部做成文摘).
[3] Yan HS,Wang NS, Zhang JG, Cui XY.Modelling, Scheduling and Simulation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Using Extended Stochastic High-Level Evaluation Petri Nets. Robotics and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国际自控联刊物), 1998, 14(2), 121-140 (SCI收录;SCI他人引用 1 次;被EI和SA收录并全部做成文摘).
[4] Yan HS,Jiang ZJ.An Interaction/Prediction Approach to Solving Problems of Hierarchical Production Planning in Flexible Automation Workshop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1998, 11(6), 513-523 (SCI收录;被EI和SA收录并全部做成文摘).
[5] Yan HS,Jiang ZJ. Agile Concurrent Engineering.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1999,10(2):103-112 (被EI,SA和CSA收录并全部做成文摘).
[6] Yan HS. Hierarchical Stochastic Production Planning with Delay Interaction. Journal of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00,104(3), 659-689 (SCI收录;SA收录做成文摘).
[7] Yan HS. Hierarchical Stochastic Production Planning for Flexible Automated Workshops. Computer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00,38(4), 435-455 (SCI收录;EI收录做成文摘).

二.国内核心期刊论文

[8] 张晋格,严洪森等. 柔性加工系统中计算机与基层设备的通讯方法. 黑龙江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1989, 8(3), 38-41.
[9] 张晋格,严洪森等. CIM环境中制造单元的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989, (6), 43-47.
[10] 严洪森, 张晋格等. FMS多级计算机控制结构设计与研究. 工业控制计算机,1990, 3(5), 7-9.
[11] 严洪森, 张晋格等. 基于EHLEP-N模型的FMS实时调度和控制. 自动化学报, 1992, 18(6), 679-685 (SA收录做成文摘).
[12] Yan HS, Zhang JG, et al. FMS Real Time Scheduling and Control Based on EHLEP-N Model. Chinese Journal of Automation, 1993, 5(3), 237-244 (SA收录做成文摘).
[13] 张晋格,严洪森等. 基于扩展随机高级判断Petri网的FMS调度和仿真. 控制理论与应用, 1993, 10(3), 316-321.
[14] 严洪森,崔贤玉等. 扩展高级判断Petri网及其在FMS决策和控制中的应用. 航空学报, 1994, 15(9), 1114-1118.
[15] 严洪森.并行工程的Petri网建模.东南大学学报, 1995, 25(5A), 159-164.
[16] 严洪森,崔贤玉,张晋格.FMS的一种新的再调度方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996, 28(4), 523-528 (EI收录, SA收录做成文摘).
[17] 严洪森, 蒋志坚.基于关联预测法的递阶生产计划与控制.控制理论与应用, 1997, 14(5), 654-659 (EI收录, SA收录做成文摘).
[18] 严洪森, 王阳.柔性自动化车间的随机生产计划与控制. 信息与控制, 1997, 26(4), 291-295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
[19] 严洪森.一种基于关联预测的车间生产计划的最优分解方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17(12),58-63(EI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
[20] 严洪森.敏捷制造环境中车间的随机生产计划方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998,4(5),37-41,55 (EI收录做成文摘).
[21] 严洪森,朱敏如,夏琦峰.客车装配车间生产计划与调度的集成优化系统.东南大学学报,1998,28(5A), 62-66.
[22] 严洪森,王军,王培红,徐嗣鑫,张跃中.电力管理信息系统集控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数据采集与处理,1999,14(3), 386-390.
[23] 朱敏如,严洪森.客车装配线的Petri网建模及其面向对象仿真方法的实现.工业控制计算机,2000,13(4), 41-44.
[24] 严洪森,夏琦峰,王浩,恽江峰.汽车装配车间生产计划逆向递推与调度.工业控制计算机,2000,13(6), 5-8.
[25] 严洪森,朱立峰,刘霞玲,张晓东.汽车装配件制造执行系统.东南大学学报, 2000, 30(5A), 158-163.
[26] 汪峥,严洪森,刘霞玲,宋文忠.并行工程产品开发过程定量化建模与计划制订.管理科学学报,2000,3(4),46-59.
[27] 严洪森,张晓东.柔性自动化车间的最优随机生产计划.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1, 7(1), 41-46.
[28] 严洪森,张晓东,董昊.以正好满足产品需求为约束条件的车间最优生产计划.系统工程学报, 2001, 16(1),24-29.
[29] 严洪森,张晓东,朱立峰.柔性自动化车间生产计划的最优分解.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18(2),195-199,204.
[30] 汪峥,严洪森,刘霞玲,宋文忠.基于ESHLEP-N的产品开发过程建模、调度与仿真.控制与决策,2001,16(3),282-286,295.
[31] 严洪森,张晓东,朱立峰.FMS之间工件传输有延迟的车间最优生产计划.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21(5),38-43,55.

三.国际会议论文

[32] Yan HS, Li ZW, et al. Design of ES-based Real Time Scheduling and Control System for FMS. Proc. 5th IMCC, 1991.
[33] Yan HS, Cui XY, et al. ESHLEP-N-Based Expert System for FMS Scheduling and Simulation. Proc. AMSE Int. Conf. on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1991.
[34] Yan HS, Zhang JG, et al. FMS Real Time Scheduling and Control with Expert System Techniques. Proc. IFAC Workshop on Discrete Event System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in Manufacturing and Social Phenomena, 1991.
[35] Cui XY, Yan HS, et al. FMS Modelling Simulation Based on Petri-Nets and Expert System. Proc. IEEE Int. Symposium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1992, 295-299(SA收录).
[36] Yan HS, Wang NS, et al. An Optimization Approach for Disaggregation of Production Plans of Flexible Automation Workshop. Proc. 9th Int. Conf. On Computer-Aided Production Engineering, 1993.
[37] Wang Z, Yan HS. Quantitative Modeling of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in Concurrent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World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 Beijing, 1999, 413-418.
[38] Zhang XD,Liu XL,Dong H,Yan HS. Optimal Stochastic Production Planning for Workshops to Completely Meet the Product Demand.?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and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Guangzhou, 2000, 827-833.

四.国内会议论文

[39] 严洪森,张晋格等. 专家系统在FMS实时调度与控制中的应用. 中国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系统学术交流会论文选集, 1990.
[40] 严洪森,王宁生等. 柔性自动化车间的一种新的计划分解方法. 中国博士后首届学术大会论文集, 1993.
[41] 汪峥, 王军, 严洪森. 并行工程产品开发活动的时间估算方法. 自动化理论、技术与应用 ---中国自动化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杭州,1997,832-836.
[42] 严洪森,朱敏如,夏琦峰.客车装配车间生产计划与调度的集成优化.全国高等学校制造自动化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昆明,1998,139-143.
[43] 严洪森,夏琦峰,朱敏如.客车装配线的Petri网建模方法研究.第五届中国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成都,1998,5-1-5-5.
[44] 张晓东,朱立峰,严洪森.一种完全满足需求条件下的车间最优生产计划方法.第五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1999,3-92-3-96.
[45] 刘霞玲,董昊,郭智敏,严洪森.汽车装配线生产计划与调度的集成优化.全国高等学校制造自动化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太原,2000,325-329.
[46] 朱立峰,王浩,郭智敏,严洪森.冲压车间的生产计划与调度.全国高等学校制造自动化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太原,2000,330-333.
[47] 严洪森.知识化制造系统--新一代先进制造系统.中国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西安,2000,166-171.
[48] 严洪森.知识化制造系统.面向21世纪先进制造技术高级研讨会,杭州,2000.
[49] 严洪森.知识化制造系统.江苏自动化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苏州,2001(大会特邀报告).
[50] 严洪森,刘霞玲,朱立峰,张晓东.汽车装配件制造执行系统的研究与开发.2001年江苏汽车行业技术发展研讨暨科技成果合作会议, 南京,2001, 104-109(大会特邀报告).

主要学术兼职

1. 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IIE)高级会员
2. 国家教育部智能制造技术开放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3. 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博士生和硕士生培养

1. 博士生和硕士生招生
每年招收博士生2~4名,硕士生3~4名。

2. 在读博士生 姓名 入学时间 主攻方向
汪峥 1998年4月 并行工程的组织、过程建模和仿真
朱广宇 1999年9月 企业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张晓东 2000年4月 车间生产计划与调度
许多 2000年9月 产品开发时间预测
孙琳 2001年4月 知识化制造的自适应技术
董昊 2001年4月 知识化制造的自适应技术


3. 毕业硕士生
姓名 毕业时间 硕士论文题目 毕业去向
汪峥 1998年3月 灵活(Agile)并行工程建模及仿真的研究 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生
朱旻如 1999年3月 敏捷制造环境中客车装配车间生产计划与调度的集成优化 南京邮电学院信息网络技术研究所
张晓东 2000年3月 敏捷制造模式下车间生产计划的研究 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生
夏琦峰 2000年3月 汽车装配车间生产计划与调度的集成优化系统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研究所
刘霞玲 2001年3月 汽车装配件制造执行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研究所
朱立峰 2001年3月 汽车装配件制造车间的生产计划与调度优化系统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研究所
4. 在读硕士生

姓名 入学时间 主攻方向
王浩 1999年9月 基于组件技术的供应管理系统
李强 1999年9月 彩色显像管生产线的柔性化研究
郭智敏 2000年9月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恽江峰 2000年9月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高蓓 2000年9月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钟远晖 2001年9月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宋敏 2001年9月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陈施华 2001年9月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吴正友 2001年9月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严洪森

严洪森

165

主题

640

回帖

73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6

版主勋章管理员勋章建站功臣元老勋章紫荆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5-24 21: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费树岷

费树岷教授,东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带头人之一,博士生导师,1961年生,1985年获安徽大学理学硕士,1995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

  主要研究兴趣: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综合,复杂系统建模、分析与控制,时滞系统分析与设计,混杂系统建模、分析与设计等;实际应用方面目前主要承担冶金、化工、企业管理等行业的委托科研课题。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重点基金)三项,国家863项目二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一项,企业委托项目六项。先后发表50余篇论文(其中SCI、EI收录10余篇)。

通讯地址
Tel: 025-83792720(O),025-3373185 (H)
Fax: 025-7712719
Email: smfei@seu.edu.cn

■ 主要研究方向

非线性系统控制与综合

  围绕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与211工程资助课题,开展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研究,重点放在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控制器的设计,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性研究上,在设计方法上有望真正做开创性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混杂系统分析与控制

  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攀登计划在混杂系统的分析、建模和控制器设计等方面做进一步系统深入地研究(正在争取国家973课题资助);在已有的应用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应用领域,在系统监控、实时控制、现场总线控制器、网络通讯等应用领域积极开展应用开发工作(正在争取课题资助)。

时滞系统分析与设计

  在对时滞系统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时滞系统的可控特性与可镇定性、时滞量的大小与控制器的设计方式等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时滞系统的控制器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以及关于时滞常数的自适应控制。

■ 其它研究兴趣

 机器人控制系统
 数字信号处理
 系统评价与管理
 企业资源规划系统,虚拟企业。

■ 论文发表

2001年

1. 一类开关系统的开关控制策略优化设计,自动化学报, Vol. 27(2): 274-251, 2001
2. 线性时滞系统依赖于时滞的 状态反馈控制,自动化学报,Vol. 27(1): 108-114, 2001
3. 多输入非线性串级系统的 控制,自动化学报, Vol. 27(2): 214-218, 2001
4. Robustness Analysis and Robust Control for a Class of Hybrid System,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Vol. 18(5): 375-379, 2001
5. Global Regulation for Nonlinear Systems,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Vol. 18(3): 469-472, 2001
6. 线性时滞系统时滞相关 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 系统科学与数学, Vol. 21(1): 115-122, 2001
7. 含有未建模动态的多输入非线性串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系统科学与数学, Vol. 21(2): 190-197, 2001
8. 模糊推理的三I算法的R_L型支持度分析,应用数学, Vol. 14(1): 126-130, 2001
9. 线性时滞系统带记忆静态输出反馈H∞控制,东南大学学报,Vol. 31(1): 20-23, 2001
10. 非线性不确定系统与Lyapunov可镇定,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Vol. 29(5): 38-41, 2001
11. 国家关键技术遴选与评价的组织方法研究,科研管理,Vol. 22(4): 22-27, 2001
12. 虚拟企业--改善企业绩效的最佳模式,Vol. 9: 588-593, 2001
13. 虚拟企业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预测,Vol. 20(4): 46-48, 2001
14. 基于MC33035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的设计,电子工程师,Vol. 27(5): 48-50, 2001
15. 面向控制过程的计算机实时仿真系统的研制与开发,计算机应用,Vol. (8): 15-17, 2001

2000年

16. 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性研究, 自动化学报, Vol. 26(5): 700-703, 2000
17. Comments on "bounded real criteria for linear time-delay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Vol. 45 (7): 1409 - 1411, 2000
18. 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鲁棒镇定与HJI微分不等式, 控制理论与应用, Vol. 17(5): 758-762, 2000
19. 多输入非线性串级系统的非过参数化自适应控制, 控制与决策, Vol. 15(4): 411-414, 2000 20. 不确定严格反馈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 信息与控制, Vol. 29(3): 193-197,2000
21. 线性不确定系统最优保成本滤波器设计的LMI方法, 东南大学学报, Vol. 30(5): 107-112, 2000
22. 线性时滞系统依赖时滞的反馈控制, 东南大学学报, Vol. 30(2): 62-66, 2000
23. 关键技术选择与评价的方法论研究, 中国管理科学, Vol. 8: 69-75, 2000
24. 应用LMI设计鲁棒严格正实传递函数, 控制与决策, 119-121, 2000
25. 输入为扇区非线性的不确定系统的鲁棒镇定, 控制与决策, Vol. 15(2): 227-229, 2000
26. 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跟踪, 东南大学学报, Vol. 30(2): 57-61, 2000
27. 模糊推理三I方法的R_L型约束度分析, 东南大学学报, Vol. 30(6): 110-113, 2000
28. Discussion to the Separation Principle of Linear Delay Systems, Proc.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750-754, 2000
29. On the Controllability and Stabilizability of Control Delay Systems, Proc. of the 3rd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2846-2849, 2000

1999年

30. A unified approach for stability analysis of a class of time-varying nonlinear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Vol. 44 (5): 998 - 100, 1999
31. 基于无源性分析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控制理论与应用, Vol. 16: 27-31, 1999
32. 基于无源性分析的鲁棒控制系统设计, 自动化学报, Vol. 25(5): 577-582, 1999
33. 时滞线性系统的 控制, 控制与决策, Vol. 14(6): 712-715, 1999
34. 线性时滞系统 动态输出反馈控制, 东南大学学报, Vol. 29(5): 70-73, 1999
35. 带有界扰动的多输入非线性串级系统的控制,东南大学学报, Vol. 29(6): 1-4, 1999
36. Global regulation problem for nonlinear systems, Proc. of IFAC, Vol. F, 31-36, 1999

1998年

37. 关于一类微分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的注记(英文), 数学研究与评论, Vol. 18(3): 384-390, 1998,
38. 模有界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鲁棒镇定, 东南大学学报, Vol. 28(4): 77-82, 1998
39. 线性时滞系统鲁棒 状态反馈控制,山东大学学报,Vol. 34: 7-10, 1998
40. Practical stabilization of nonlinear uncertain systems without matching conditions, Proc. of ACC, 2713-2717, 1998

1997年

41. Liapunov-type stabilization for nonlinear uncertain systems and nonlinear control,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Vol. 10(4), 295 - 300, 1997
42. 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鲁棒 控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Vol. 23(2): 241-246,1997 43. 非线性联级系统的鲁棒镇定,南京大学学报,Vol. 33: 130-132,1997
44. 基于模糊逻辑的分散自适应变结构控制,控制与决策, Vol. 12: 457-461, 1997
45. On Analytic Solution Of Schr Dinger Equation and Klein-Gordon Equation, Annals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Vol. 13(2): 119-124, 1997
46. On Periodic Solution of a Class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Periodic Coefficients, Vol. 12(1): 43-46, 1997
47. 冯兆生,费树岷,常微分方程的新的可积类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27(4): 69-75, 1997
48. 关于二阶中立型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 数学研究与评论, Vol. 17(4): 553-556, 1997
49. 关于非线性微分方程的非振动解及其渐近性, 数学物理学报, Vol. 17(4): 108-113, 1997

1996年

50. 仿射非线性联级系统的全局光滑镇定, 自动化学报, Vol. 22(3): 348-352, 1996
51. Global Smooth Stabilization for Affine Nonlinear Cascaded Systems, Chinese Journal of Automation, Vol. 8(3): 225-230,1996
52. 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鲁棒镇定,航空学报, Vol. 17(1): 107-111, 1996
53. Existence and the Number of Periodic Solution About one Class Differential Equation, Annals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Vol. 12(4): 400-404, 1996
54. 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Liapunov型可镇定,上海交通大学学报,Vol. 30: 59-64, 1996
55. The robust stabilization for nonlinear uncertain systems and H J I differential inequality, Proc. of CDC, 320-325, 1996

1995年

56. 非线性不确定系统鲁棒镇定的 方法, 控制与决策, Vol. 10(5): 390-394, 1995
57. 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鲁棒 控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Vol. 21(3): 96-102, 1995

费树岷

费树岷

165

主题

640

回帖

73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6

版主勋章管理员勋章建站功臣元老勋章紫荆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5-24 21: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介一

吴介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41年12月生。1963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自动控制专业,现任东南大学副校长、东南大学CIMS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CIMS专家组成员、国家863/CIMS培训中心(南京)主任、东南大ITS中心(智能运输系统)副主任。现从事方向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及集成技术。在CIMS及计算机网络领域内发表文章50余篇,指导博、硕士研究生10多名。

1996年以来承担的项目及其成果

做为项目第一负责人

1. 国家863项目--国家863/CIMS培训中心(南京)
  1995-2000年,历次验收中名列前三位。2001年3月,获863计划CIMS主题先进集体称号,及先进个人。

2. 国家863项目--异构网络的MMS系统(CIMS主题网络专题"863-511-09-0144"课题)
  1994-1996年,经费
  1996年7月通过验收,获863/CIMS专家组验收评定A级。

3. 江苏省"九五"攻关项目--"面向工厂自动化的MMS通信"(BE96018)
  1996-1998年,经费20万
  1998年12月通过江苏省科委鉴定,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1998年获东南大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4. 江苏省应用基础项目--"Internet环境下面向敏捷制造的MMS集成通信系统"
  (BJ98008),1998-2001年,经费4万元

5. 江苏省自然基金项目--"高速多媒体网络基于知识的资源调度研究"
  (BK99013),1999-2001年,经费4万元

做为参与者

1. 计算机网络协议形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第三完成人),1996-1998年。
  1999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 国家863重大目标产品项目--基于CORBA/Web的企业级和部门级产品数据管理系统(863-511-0020-003)

3. 国家973项目--信息与高性能软件(G1998030405)

发表的主要论文

[1] 吴介一,张飒兵,张孝林等,"计算机网络中面向拥塞控制的一种模糊流量控制机制",东南大学学报,Vol.31, No.1 2001.1
[2] 吴介一,夏仕林,赵键,"主动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第十一届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络与数据通信学术会议"论文,2000年10月,北京,全国。
[3] 吴介一,张孝林等。高速网络中基于控制理论的速率调节算法设计。"第十一届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络与数据通信学术会议"论文,2000年10月,北京,全国。
[4] 赵键,吴介一等。"一类基于源路由的多约束实时组播路由优化控制算法",电子学报,第29卷第4期,2001年4月,pp.502-506.
[5] Zhang Xiaolin, Wu Jieyi, etc. Comparison study of two flow control mechanisms in high speed network.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16(2),2001.4
[6] 张孝林,吴介一等。"基于速率流量控制机制的研究",通信学报。2001.5, Vol.22(5)
[7] Xiaolin Zhang, Jieyi Wu. A Novel Explicit Rate Flow Control Mechanism in ATM Network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ICC), Helsinki, Finland, 2001.6
[8] 赵键,吴介一。"一类基于网络服务品质要求的单播路由算法的研究",通信学报(已录用)
[9] Xiaolin Zhang, Jieyi Wu, etc. A Rate-Based Flow Control Mechanism for Congestion Avoiding in ATM Networks.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已录用,待发表。
[10] 孔竞飞,吴介一,张孝林。"计算机网络中一种面向拥塞控制的显式速率流量控制机制"。计算机工程。已录用,待发表。
[11] 张孝林, 吴介一等。"高速计算机网络中拥塞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综述"。信息与控制,Vol.30(1):46-54,2001.2。
[12] 何小燕,吴介一等,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高速网络拥塞控制策略,软件学报,Vol.12,No.1. 2001.1。
[13] 张孝林,吴介一。 ATM网络中两种流量控制机制的性能比较。《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年第8期,全国。
[14] ZHAO Jian,and WU Jieyi, "A Source-routing Based Real-time Multi-constrained Multicast Routing Optimal Control Algorithm", IFIP/IEEE Proceedings of the 16th World Computer Congress 2000,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Beijing,CHINA, August 21-25 2000,pp.954-955.
[15] ZHAO,and WU Jieyi, "A Distributed QoS Routing Algorithm for Bandwidth-Delay Constrained Unicasting Communication",Asia Pacific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2000,Seoul,South Korea,November 2000.
[16] 赵键,吴介一。"一类基于主动网络的网络拥塞控制策略",通信学报,第21卷第7期,2000年7月,pp.33-38.
[17] He Xiaoyan, Wu Jieyi, Luo Junzhou. Study of Object-oriented Petri Ne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s.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 Vol.15, No.2. 1999.12
[18] 何小燕,费翔,吴介一,高速网络中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拥塞控制研究,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19] Fei Xiang, Gu Guanqun, Wu Jiwyi, et al. Research on Neural Network Based QoS Routing.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1999, No. 2. [20] F.Xiang, L.Junzhou, W.Jieyi, G.Guanqun, QoS routing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22(1999):1392-1399.
[21] 陈圣权,张飒兵,吴介一。"Windows TCP/IP平台上MMS通信系统研究与实现"。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Vol 19, No.12,1998。
[22] 黄伟红,吴介一。"基于ARCNET/Ethernet的MMS集成通信系统"。计算机工程,Vol 24, No.4:43-45,1998。
[23] 周世莉,吴介一,彭佩珍。"基于MMS协议的异构网络互连"。计算机工程与应用,Vol 34, No.4,1998。
[24] 费翔,顾冠群,吴介一。"异构网络MMS互联的形式化描述、分析与实现"。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35, No.7:18-22,1998。
[25] 黄伟红,李征,吴介一。"基于AMX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MMS的研究与实现"。计算机应用研究,1997年第4期。
[26] 费翔,顾冠群,吴介一。"基于Petri网的MMS服务描述、验证及实现"。东南大学学报,Vol.27, No.2, 1997年3月。
[27] 费翔,顾冠群,吴介一。"基于Petri网的MMS证实型服务的描述、验证及实现"。西北大学学报,1997,27(3):18-22。
[28] Xiang Fei, Guanqun Gu, Jieyi Wu. The Descripiton, Verf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MS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The 4th Inter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October, 1997:1131-1136.
[29] 吴介一,丁心泉,顾冠群。"CIMS中可编程设备的开放式集成系统",小型微型计算机机系统,1997年第1期。
[30] 董俊杰,彭佩珍,吴介一。"基于MMS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入网研究与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996年第1期。
[31] Ding Xinquan, Wu Jieyi, Interconnection of MAP and BITBUS Based on MMS. SouthEast University, No.2, 1996.
[32] 丁心泉,吴介一,"面向CIMS的MMS通信系统",东南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吴介一

吴介一

165

主题

640

回帖

73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6

版主勋章管理员勋章建站功臣元老勋章紫荆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5-24 21: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夏良正

夏良正,男,1942.2生,汉族,中共党员 1964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自动控制专业

个人履历
1971-1987 先后任南京工学院自动控制系自动控制教研组副主任,
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研究室主任
1989-1996 任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副主任兼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
1993 教授
1996 博士生导师


教学方面

  先后主讲过本科生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微机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系统”和研究生课程“数字图象处理”,“模式识别原理”等近十门课程。已指导和正在指导研究生:博士生9人,硕士生22人

科研方面

  已完成十多项国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基金,国防预研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其中: CF771电子分色机 获1981年江苏省重大科研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
IT-1智能电视跟踪系统 获1991年机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著作和论文

  1989年邮电出版社出版著作“数字图象处理”,获1996年邮电部优秀教材二等奖,并获国家文化部门推荐在海外出版发行。
  1999年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九五”规划教材《数字图象处理》(修订版)先后在PR,SPIE,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数字图形学报,东南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

奖励

  先后荣获江苏省中青年科技奖,中华光华科技基金奖,东南大学先进工作者等奖励。

研究方向

1.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 2.计算机视觉 3.自动目标识别 4.多媒体技术

夏良正

夏良正

165

主题

640

回帖

73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6

版主勋章管理员勋章建站功臣元老勋章紫荆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5-24 21: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戴先中

戴先中教授,东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带头人之一,博士生导师。1954年生,1986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后留校工作,1988年调入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至今,期间:1991年8月至1993年11月获德国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埃尔兰根大学博士后研究,1999年与2000年受华英基金资助两次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合作研究(每次3个月)。现为东南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

  戴先中教授的研究面很宽,先后负责完成(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攻关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1项、部省级项目8项;并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等多项重大项目;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控制、机器人控制、测量与信号处理等多个研究方向上富有建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方法与定理,先后发表100余篇论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获“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荣誉称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一系列奖励与荣誉称号;兼任国家863计划机器人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自动化)学科评审组成员等职。

  戴先中教授现指导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6人,每年计划招收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4-6人、硕士研究生2-3人

通讯地址

Tel: 025-83794165(O) 025-83793392 (H)
Fax: 025-83793392
Email: xzdai@seu.edu.cn

戴先中教授的详细情况介绍分以下5部分:

1.主要研究方向及实验室主要设备
2.96年以来负责的主要科研项目
3.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
4.获得的主要奖励与荣誉称号
5.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与著作

主要研究方向及实验室

(1)目前重点研究方向,期望获得突破性进展

① 复杂非线性系统控制

  围绕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与211工程资助课题,开展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研究,重点放在复杂电力大系统的协调控制研究方向(正与美国Cornell大学,英国Bath大学、德国Erlangen大学开展合作研究),真正做开创性的工作,在理论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② 神经网络控制

  利用正在开展的国家与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已取得国际先进水平成果的基础上(2000年鉴定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进一步系统深入地开展神经网络逆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不断完善理论;进一步开展神经网络逆系统控制方法在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机器人解耦控制中的应用;开展神经网络逆系统控制方法在运动控制(感应电机解耦控制、多电机系统解耦控制等)与流程解耦控制中的应用(已有部、省课题资助),并探索在汽车、航天飞行器中的应用(正在争取课题资助)。

③ 多移动机器人协调控制

  利用211购置的设备(美国ACTIVMEDIA公司的Pioneer移动机器人4台及其遥控设备,详见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介绍)与国家863课题资助,开展移动机器人的自主行走、目标识别、抓取与多移动机器人的协调控制研究。

④ 多电机同步控制

  利用211经费自行设计的国内首套多电机同步控制实验装置(详见运动控制实验室介绍)与国家与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资助,开展多台(二至三台)电机的运动控制、电机速度和张力的解耦控制、多电机同步控制的研究。

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中有特色的实验设备

①智能移动机器人

  本实验室从美国ActivMedia公司引进的四台Pioneer2-DX型智能移动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具有基于西门子高性能的20MHz88C166芯片的微控器,带有高精度的车轮马达编码器用作测距、位移和旋转控制。配有16个声纳(8前8后)、PTZ视觉系统、电子罗盘、撞击传感器等组成的传感系统。底层硬件由单片机中的P2OS软件控制,作为服务器端。运行在车载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通过串行口和P2OS交互,作为客户端。Saphira是移动机器人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和开发环境。车载计算机的系统平台采用代表当前最新发展方向的Linux操作系统。集成的无线通信设备使开发者可以通过局域网甚至因特网来监视或控制机器人。Pioneer 2-DX型智能移动机器人具有很强的扩充功能,包括可寻址I/O总线(最多可用来插16个设备)、4个RS-232串行口、8个数字I/O端口、5个A/D口和PSU控制器等,可构成功能强大的智能研究平台。

②工业机器人

  本实验室从日本安川电器公司引进了一台MOTOMAN UP6机器人。该机器人具有六个关节,采用了先进的示教再现技术,可在软件环境下模拟操作环境平台,实现所见即所得的简单编程效果。只要在虚拟软件中对机器人操作,示教,然后下载到机器人就可执行。可利用以太网组成强大的机器人通信网络,数据速率达10Mbit/s,并具有丰富的与机器人通信的函数库。

本实验室还有一台自行研制的JRB-2工业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主从分布式控制系统,主机采用工业PC机(CPU为PⅢ),主从机通过CAN总线通信。该控制系统软硬件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并具有标准化的接口和强大的软件支持,可作为机器人控制规律的研究试验平台。该机器人配备有力觉和视觉系统,可进行智能机器人相关技术的研究。

(3)运动控制实验室中有特色的实验设备

① 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

  自行设计可完成各种试验的多电机同步控制实验装置。实验系统由四套轧辊(驱动辊直径为100mm、负载辊直径为150mm)、三套1.1kw交流异步机驱动及机械减速装置(减速比为1:15)、三套带张力和位移检测的浮辊、聚酯织物皮带(长度为8.7m、宽度为250mm)和两套传动辊(直径为180mm)等组成。轧辊上下可调(范围为100mm),配有压力传感器加载(50kg)。每台电机配有磁粉制动器实现自由加载(0-2.5kg),整个系统也可以实现自由加载(0-5kg)。皮带张力可以灵活调整(50kg)。

  由工业控制计算机、DSP和各种板卡通过I/O接口对逆变器电机系统实现各种控制(如:矢量控制、磁场定向控制、直接力矩控制、线性化解耦控制和神经网络逆系统控制等),还可以通过具有USS协议的485接口(或Profibus总线)对变频器电机系统实现远程控制。系统还对速度、张力、位移、电流和电压等进行检测和控制。

可进行的运动控制实验有:

单台电机的运动控制实验
单台电机的高性能的速度控制
单台电机的高性能的伺服控制
两台电机的运动控制实验
两台电机速度和张力的解耦控制。
两台电机的同步控制。
三台电机的运动控制实验
三台电机速度和张力的解耦控制。
三台电机的同步控制。

② 倒立摆系统试验平台

倒立摆系统包括电气和机械部分组成,电气是由检测、变换、放大电路和伺服电机组成;机械是由小车、导轨、皮带和工作台组成。

可进行的运动控制实验有:

模拟控制方式 一级倒立摆系统实验 二级倒立摆系统实验
数字控制方式 一级倒立摆系统实验 二级倒立摆系统实验


96年以来负责的主要科研项目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9925718),复杂电力大系统控制——理论、方法及实现,80万元,2000年~2003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9784001),非线性系统的神经网络α阶逆系统控制及其应用研究,14万元,1998年~2000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9637050),超高压输电系统中灵活交流输电(可控串补)技术研究,子课题20万元,1996年~1999年
■ 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512-9915-03),非制造领域智能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40万元,1999~2000年
■ 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应用回馈原理的低谐波整流与逆变装置研究,5.5万元, 1995年~1997年
■ 国家教育部博士学科点科研基金,基于神经网络α阶逆系统的大时滞过程控制研究与应用,5.5万元,2000年~2001年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97008),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系统的神经网络逆控制方法研究,3.5万元,1998年~1999年
■ 江苏省九五攻关项目(BG98019-2),红霉素发酵过程中模糊控制技术与优化系统,子项目20万元,1998年~1999年
■ 江苏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基金,复杂非线性系统控制研究,15万元,1997年~1999年
■ 江苏省政府委托项目,现代信息技术与未来家庭,109万元,1998年~2000年

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

* 国家863计划机器人主题专家组成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自动化)学科评审组成员;
*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中国自动化学会电气自动化专委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 《机器人》编委;
* 《东南大学学报》编委

获得的主要奖励与荣誉称号:

* 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199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荣誉称号
* 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01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 1991年获德国洪堡基金科研奖与科学仪器赠送
* 1995年获国家教委优秀青年教师基金
* 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0年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 1998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 199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1997年入选江苏省“333”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
* 1996年江苏省教委授予“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 1998年获东南大学教学特等奖

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与著作

1993年之前主要文章

[1] 戴先中,准同步采样及其在非正弦功率测量中的应用,仪器仪表学报,Vol.5, No.4,84.11,390-396
[2] 戴先中,准同步采样中的几个理论与实际问题,仪器仪表学报,Vol.6, No.2,86.5,203-207
[3] Xianzhong Dai,Tongyi Tang, Definition and pooperties of reactive quantity in non-sinusoidal nonlinear system,Proc.of 2nd ICHPS Manitopa, Canada,86.10,381-388
[4] Xianzhong Dai、Tongyi Tang,A novel three-phase harmonics analyzer based on quasi-synchronous sampling principle,Proc.of 3rd ICHPS Purdue Univ.U.S.A,88.11,88-93
[5] 戴先中、唐统一,准同步采样在电力系统频率、频偏与相位差测量的应用,计量学报,Vol.10,No.4,89.10,290-6
[6] 戴先中、唐统一,周期信号谐波分析的一种新方法,仪器仪表学报,Vol.10,No.3,89.8,248-55
[7] 戴先中、赵家壁、王勤、卫东,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机电气传动控制的设计与调试,电气传动,Vol.22,No.5,92.10,10-16
[8] 戴先中,进一步提高准同步采样谐波分析准确度的两种方法,仪器仪表学报,Vol.13,No.4,92.11,134-8

1993年

[9] 戴先中、赵家壁、王勤,大型离心模型试验机的微机监控系统,电气自动化,第15卷,第2期,93.4,31-5
[10] 戴先中,远低于奈奎斯特频率时的准同步采样方法,东南大学学报,第23卷,第4期,93.7,134-38
[11] Xianzhong Dai、Tongyi Tang、R.Gretsch,Quasi-Synchronous Sampling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part3,high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Frequency、 Frequency Deviation and Phase Angle difference in Power system,IEEE IMTC/93,California U.S.A,93.5,726-29
[12] Xianzhong Dai、Tongyi Tang R.Gretsch,Quasi-Synchronous Sampling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part2,high Accurate Spectrum Analyses of Average Values of Periodic Signal,IEEE IMTC/93,California U.S.A,93.5,94-98
[13] Xianzhong Dai、Tongyi Tang R.Gretsch,Quasi-Synchronous Sampling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part1 Priciple and Measurement of Average Values of Periodic Signal,IEEE IMTC/93,California U.S.A,93.5,88-93
[14] Xianzhong Dai、R.Gretsch,Control Strategies of Fast Harmonic Compensators and their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tics,CIGRE Laussanne Symposium,Switsland,93.10,400-406

1994年

[15] Xianzhong Dai、R.Getsch,Optimal compensator currents for the reduction of the hamonic distortion in networks --part 2 Graphic solution,European Trans. On Elec.Power Eng.,Vol.4, No.4,94.7,309-314
[16] Xianzhong Dai、R.Getsch,Optimal compensator currents for the reduction of the hamonic distortion in networks --part 1 analytic solution,European Trans. On Elec.Power Eng.,Vol.4, No.4,94.7,301-308
[17] Xianzhong Dai、R.Gretsch,Quasi-Synchronous Sampling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IEEE Tra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Vol.43, No.2,94.4,204-209
[18] 戴先中、王勤、赵家璧,大型离心机微机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第七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苏州,1994:412-418
[19] 王勤、戴先中、周峰. 大型离心机微机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第七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苏州,1994:418-422

1995年

[20] 刘军,戴先中.DSP单片微机及其在高性能控制中的应用,电气传动自动化,1995,59:10-15
[21] 刘军,戴先中.离散系统的神经网络逆系统控制方法,浙江大学学报。1995,29(增刊):99-104

1996年

[22] 戴先中、王勤. 一种用于周期信号谐波分析的快速算法,仪器仪表学报,1996,17(5):455-459
[23] 戴先中,马旭东,王勤,侯立朋,甘定良,蓄电池极板化成装置与化成车间集散控制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8,30(增刊2):135-140
[24] 戴先中、朱海燕. 有源电力稳定器的电压闭环控制,东南大学学报,1996,26(5A):86-90
[25] Xianzhong Dai、R.Gretsch,Fast and Accurate Method to Measure Interharmonics in Power Systems ,European Trans on Elec.Power,1996,6(3):169-74
[26] 戴先中、刘军. 非线性离散系统的一般表示与神经网络a阶逆系统,第八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成都,1996:233-237
[27] 戴先中,周卫中.采用DSP与STD的高性能实时控制多处理器系统,第八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成都,1996:293-297
1997年

[28] 戴先中、刘军、冯纯伯. 神经网络a阶逆系统在离散非线性系统控制中的应用,控制与决策,1997,12(3):217-221
[29] 王勤,戴先中,非正弦不对称三相三线电路负荷侧相电压的定义测量,技术学报,1997,12(6):55-59
[30] 刘军、戴先中. 神经网络a阶逆系统控制方法的可行性,电力系统自动化,1997,21(5):15-18
[31] 戴先中、刘军. 神经网络a阶逆系统的结构、辨识及其在控制中的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1997,21(7):1-5
[32] 戴先中,周卫中,冯阳,采用DSP的工控机高速运算协处理器模板,工业控制计算机,1997,12:
[33] 戴先中,刘军.神经网络a阶逆系统预估补偿控制方法,江苏省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暨首届海峡两岸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南京,1997年1月:390-395
[34] 戴先中,刘军.非线性系统控制的神经网络a阶逆系统方法,97两岸机电控制及技术交流会议,台湾,1997年3月
[35] Jun Liu, Xiazhong Dai. trong invertibility of nonlinear systems and its application,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1997,13(1):102-107

1998年

[36] 戴先中、徐以荣、何丹,应用二次谐波注入抵消原理的无源单相低谐波整流装置,技术学报 1998,13(3):23-26
[37] 冯阳、戴先中,采用DSP与 STD的高性能主从多处理器系统的管理软件,工业控制计算机,1998(6):1-4
[38] 戴先中、徐以荣、何丹,应用谐波抵消原理的低谐波整流装置多种实施方案探讨,技术杂志 (总第131期),98.5
[39] 戴先中、刘军、冯纯伯. 连续非线性系统的神经网络a阶逆系统控制方法,自动化学报,1998,24(4):463-468
[40] 戴先中、刘军、冯纯伯. 连续非线性系统的神经网络a阶逆系统控制方法,软件学报,1998,9(3):463-468
[41] Xianzhong Dai、Yirong Xiu、Dan He. Novel passive rectifier with low THD based on harmonic injecting and counteracting principle,IEE Proc.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 1998,145(4):339-344
[42] Xianzhong Dai,Dan He, ANN ath-order inverse method for control of MIMO nonlinear system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obot control,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tion and Vibration Control, Zurich, Switzland, August 25–28. 1998,Vol.3:1177-1182
[43] 陈毓、戴先中,采用STD+DSP的电力系统可控串补多处理器控制系统。第九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天津,1998:409-413
[44] 冯阳、戴先中,一种辅助STD工控机程序开发的TSR系统仿真软件,第九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天津,1998:414-417
[45] 何丹、戴先中,基于神经网络a阶逆系统的多变量系统解耦方法,第九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天津,1998:314-318
[46] 黄松青、戴先中,电压型变频器异步电机调速系统故障分析及容错性策略,第九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天津,1998:124-128
[47] Xianzhong Dai、Jun Liu、Yong Tang、Naihu Li、Hen Cheng,Neural network ath-order inverse control of 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or,Electric Power System Research,1998,45:19-27
[48] 戴先中、陈宝宏、马旭东,用于PSPICE仿真的IGBT宏模型,电力电子技术,1998,11(4):86-89
[49] 戴先中、唐统一、孙树勤,非正弦三相电路中瞬时无功量的普遍化定义,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第18卷,第6期,98.11
[50] X. Dai, J. Liu, C. Feng, D. He. Neural network a-th order inverse system method for the control of nonlinear continuous systems, IEE Proc.-Control Theory Appl,1998,145(6):519-522
[51] 何丹、戴先中,NNa阶逆系统内模控制及其在非线性大时延系统控制中的应用,东南大学学报,1998,28(5A)

1999年

[52] 戴先中、刘军、唐勇、李乃湖、陈珩. 可控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神经网络a阶逆系统控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9,19(2):56-60
[53] 戴先中、何丹、张腾、肖仁良. 非线性MIMO系统线性化解耦的一种新方法(Ⅰ),控制与决策,1999,14(5):403-406
[54] 何丹、戴先中、张兴华、阮建山. 非线性MIMO系统线性化解耦的一种新方法(Ⅱ),控制与决策,1999,14(6):631-635
[55] 陈刚,戴先中、马旭东,Oosim: 一种面向对象的电力电子器件建模式电路仿真程序,电气自动化,1999年增刊:163-165
[56] 殷 铭,徐科军,戴先中, 基于FLANN的传感器动态特性研究方法,东南大学学报,1999,29(4):103-109
[57] 陈刚,戴先中、马旭东,一种面向对象的电力电子器件建模方法,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1999(5):8-11
[58] 陈刚,戴先中、马旭东,面向对象的混合模式电路仿真方法,东南大学学报,1999,29(5):76-80
[59] 黄松清,戴先中,无位置传感器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船电技术增刊,CAVD’99,中国交流电机调速传动学术会议论文集,宜昌,1999:210-215
[60] 殷 铭,徐科军,戴先中, 多维力传感器动态特性研究中的一种新方法, 传感器技术, 1999,18(6): 4-7
[61] 殷 铭,戴先中,徐科军, 模糊测控仪器仪表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自动化仪表,1999,20(12): 1-4
[62] X.-Z. Dai, D. He, L.-L. Fan, N.-H. Li, H. Chen. Improved ANN ath-order inverse TCSC controller for enhancing power system transient stability, IEE Proc. C, Gener. Transm. Distrib., 1999,146(6):550-556
[63] Dan He, Xianzhong Dai, Lingling Fan, Naihu Li, Heng Chen. Ann-based TCSC controller for enchancing power system transient stability,14th World Congress of IFAC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O-7c-06-2,1999,249-254
[64] 戴先中、何丹、张腾、张兴华. 先进机器人与集成系统技术,西苑出版社,1999年:117-160
[65] Dan He, Xianzhong Dai, Yirong Xu. Some novel rectifier configurations for reducing input current distortion, Int. J. Elect. Enging. Educ., 1999,36:121-138
[66] He Dan, Dai Xianzhong, Xiao Renliang, Xu Yirong. Rectifier configurations based on harmonic injecting and counteracting principle,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1999,15(1):79-87
[67] 何丹、戴先中、李乃湖、陈珩、范玲玲、陈毓,神经网络a阶逆系统TCSC非线性控制器,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23(5):8-13
[68] 戴先中等,微机硬件应用实践——原理与接口,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2000年

[69] 刘国海,戴先中,“感应电机定子电阻的神经网络辨识”,仪器仪表学报,Vol.21,No.5,2000.10,p178-180
[70] 张兴华、戴先中,“基于逆系统方法的感应电机调速控制系统”,控制与决策,Vol.15,No.6,2000.6,p708-711
[71] 殷铭、张兴华、戴先中,“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发酵过程溶解氧预估控制”,控制与决策,Vol.15,No.5,2000.5,p523-526
[72] 戴先中、张腾,“基于神经网络广义逆系统的远程机器人遥控”,机器人,2000.7,p590-594
[73] Dai XianZhong, Liu Jun, and Feng Chunbo, “Ann th-order Inverse-System Control Method of Nonlinear Continuous Systems”. Chinese Journal of Automation. Vol.11, No.2,1999.2,p293-99
[74] 戴先中、何丹、陈毓、王勤,“基于 阶逆的非线性大时延系统预测控制”,控制理论与应用,Vol.17,No.4,2000.4,p589-592。
[75] 殷铭、张兴华、戴先中,“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发酵过程预估控制”,仪器仪表学报,Vol.21,No.(6),2000.12,p629-631
[76] 张腾,戴先中,“汽门开度的神经网络广义逆系统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4(17):25-27
[77] 殷 铭,张兴华,戴先中, “基于MATLAB的遗传算法实现”,电子技术应用,2000.20(1): 9-11
[78] 刘国海、戴先中,“直接转矩控制异步电动机定子电阻的神经网络辨识”,电气传动,第三十卷,2000,p60-63。
[79] 肖仁良、戴先中、何丹,“倒立摆神经网络 阶积分逆系统控制器设计”,电气传动,第三十卷,2000,p185-188
[80] 王勤、何丹、戴先中,“广义逆系统与神经网络广义逆系统”,电气传动,第三十卷,2000,p189-192
[81] 张腾、戴先中,“复合伪线性系统的非线性控制器设计”,电气传动,第三十卷,2000,p193-196
[82] 黄松清、戴先中,“类比二阶电路寻求交流传动系统Lyapunov函数方法”,电气传动,第三十卷,2000,p197-200
[83] 黄松清、戴先中、沈建强,“基于电路拓扑原理的电压型变频器交流异步电机三相绕组电流重构技术的研究”,电气传动,第三十卷,2000,p149-152
[84] 邵裕森、戴先中,过程控制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001年

[85] 戴先中、陈珩、何丹、张腾、陆达君、沈建强,神经网络逆系统及其在电力系统控制中的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25(3):11-17
[86] 张腾、戴先中、陆翔,基于逆系统方法的汽轮发电机综合控制器,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25(6):27-30
[87] 戴先中、何丹,MIMO system invertibility and decoupling control strategies based on ANN ath-order inversion,IEE Proc. -Control Theory Appl. Vol. 148(2):125-136 March 2001
[88] 戴先中等,微机硬件应用实践——系统与综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戴先中

戴先中

0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09-4-13 20: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知道周杏鹏团队下研究生姓名、联系电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东南大学考研论坛 X3.4

© 2001-2013 seuroad

版权所有 南京博睿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7042811号-1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